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所在位置:首页 / 临沧美食推荐 / 临沧的“饵”
昆明旅游
TOURISM PLANNING

临沧的“饵”

饵是古代主食中的干粮制品,古人曰:“饵,筋腱也。”其制法和现今相同,先将稻米蒸熟再捣烂加工,这样较好地保持了稻米的筋芡和色泽。在古汉语中,麦类制作的食品统称为“饼”,米类制作的食品称为“饵”。宋代苏东坡就曾有“青蛙雨过罗纨腻,夏拢风来饼饵香”之句,可见,宋时饼和饵是有差别的。

云南人很讲究吃饵块,春节过年大多数人家都要准备饵块,明代杨慎的诗中就有“腊月滇南娱岁宴,家家饵块雕盘荐”。清嘉庆年间,昆明人朱绂就有“门换新联户换朱,还舂饵块备香厨,华堂草舍春都到,碧绿松毛迎地铺”的诗句。汪曾祺先生喜欢云南饵块。在一篇名为《米线和饵块》的文章中,汪曾祺写道:“我在昆明住过将近七年,吃过的米线饵块可谓多矣。大概每个星期都得吃个两三回……不很饿,吃米线,倘要充腹耐饥,吃饵块或饵丝。”

云南有两种名气很大的饵丝,都有故事。腾冲饵丝“大救驾”,相传由腾冲洞山乡胡家湾村人发明,采用当地特产稻米加工制作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相传,南明天子朱由榔(永历帝)当年流亡滇西,曾在一农家吃下了一碗炒饵块,疗饥之余,意犹未尽,称其“大救驾矣”。从此,“大救驾”便成了腾冲炒饵块的“封号”。制作“大救驾”时,先将饵块切成三角形或棱形小片,再配以鲜肉片、火腿片、鸡蛋、香蕈、胡萝卜、西红柿、豌豆尖等辅料,爆炒。“大救驾”色彩斑斓,滑嫩不腻,吃后满口流香。

滇西可和“大救驾”媲美的是巍山扒肉饵丝。巍山扒肉饵丝历史悠久,为大理巍山一带最具特色的小吃,相传,南诏王皮逻阁就曾用其招待大唐使节。饵丝由黄谷米经过蒸、舂、揉,最后切成丝,将饵丝拌上肉汤汁,加入扒肉、葱、香菜等即可食用。扒肉饵丝,最为讲究的是“扒肉”,只能是刚宰杀的鲜猪后腿、肘子、腹部的三线肉,先在炭火上用大火将外表烤焦,再放进温水中浸泡,刮净煳渣,放进砂锅中,加适量草果、腊骨,用文武两火煮炖,直到肉炖至熟烂松软。巍山扒肉饵丝,饵丝筋道、肉质鲜美、汤汁浓稠,故在“饵”类江湖中名头较大。临沧人喜食饵块,饵块为春节过年必备。临沧饵块吃法多样,可炒、可饭食之道158蒸、可煮。最常见的是早点铺里的小锅饵丝。肉末、豆尖或小白菜加汤,在小锅上一滚,几乎卖米线的早点铺,都带卖饵丝。临沧人吃饵丝,一般是煮吃和炒吃两种吃法。煮吃法是将饵块切成细丝,用滚水烫熟,加上鲜肉丝或火腿丝、肉汤或鸡汤,佐以酱油、葱花、芫荽及少许酸菜即成。炒吃法是将饵块切成片,加鲜肉片、鸡蛋、香菇、西红柿、豌豆尖或小白菜及其他调料,热油炒熟而成。这种炒吃法,叫作“炒饵块”, 和腾冲的“大救驾”基本相同。

临沧人也喜食烧饵块。烧饵块,汪曾祺先生作过传神地描写:“烧饵块的饵块是米粉制的饼状物,‘昆明有三怪,粑粑叫饵块……’指的就是这东西。饵块是椭圆形的,形如北方的牛舌饼大,比常人的手掌略长一些,边缘稍厚。烧饵块多在晚上卖。远远听见一声吆唤‘烧饵块……’,声音高亢,有点凄凉。走近了,就看到一个火盆,置于交脚的架子上,盆中炽着木炭,上面是一个横搭于盆口的铁篦子,饵块平放在篦子上,卖烧饵块的用一柄柿油纸扇煽着木炭,炭火更旺了,昆明人不用葵扇,煽火多用状如葵扇的柿油纸扇。铁篦子前面是几个搪瓷把缸,内装不同的酱,平列在一片木板上。不大一会儿,饵块烧得透了,内层绵软,表面微起薄壳,即用竹片从搪瓷缸中刮出芝麻酱、花生酱、甜面酱、泼了油的辣椒面,依次涂在饵块的一面,对折起来,状如老式木梳,交给顾客。两手捏着,边吃边走,咸、甜、香、辣,并入饥肠。四十余年,不忘此味。我也忘不了那一声凄凉而悠远的吆唤:‘烧饵块……’。”云南“饵”文化博大精深,临沧人和“饵”的感情很深。
天行旅游会展公司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及网友投稿,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