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是徐霞客一生游历最多的地方之一,在他《滇游日记》中占了近万字的篇幅。
徐霞客于公元1639年八月初五从永昌府右甸(保山昌宁)踏入顺宁府锡铅(今凤庆习谦),进入临沧。徐霞客在临沧游历考察共12天,其间,记录了临沧的地理、人文、寺观、物产、社会生活等,留下了珍贵的9000多字游记。
徐霞客沿途多次提到了临沧的茶,他在临沧3次提及茶房(茶坊、茶庵、七碗亭),2次瀹茗,1次煎太华茶,这足以说明“顺宁道”不仅是盐道、商道、僧道、更是一条茶道。据历史文献记载,徐霞客走过的“顺宁道”恰恰是南茶马古道的重要段,沿途的 “阿鲁司”(鲁史古镇)见证了茶马古道上的繁华。
徐霞客从顺宁府(凤庆)前往云州(云县)城中进入“观音阁”歇凉,寺僧为其瀹茗招待。《徐霞客游记》中记录:“饭于旧城,乃东向下坡。半里,有大道沿坡西南去者,兴隆厂道也;东北去者,新城道也。于是东北行田塍间。半里,有新墙一围,中建观音阁甚整,而功未就,然规模雄丽,亦此中所未睹也。……小憩阁中,日色正午,凉风悠然。僧瀹茗为供。”
徐霞客从云州(云县)回顺宁府(凤庆)返程日记中还提及了“茶房”。《徐霞客游记》中记录:“此乃顺宁东山之脉,由三沟水西岭过脊南下而尽于此者。由此循峰西向北上,又二里,始平行峰西。一里,出马鞍峰后,为马鞍岭。有寺倚峰北向,前有室三楹当岭头,茶房。” 所记“茶房”寺位于今云县爱华镇德胜村委会茶房村(马鞍山中下段),旧时“云州新城”西侧。云县是云南产茶大县之一,种茶历史源远流长,境内知名的白莺山,是茶树起源的历史见证,是古茶树的自然博物馆和基因宝库。
时隔三日,徐霞客从云州(云县)返回顺宁府(凤庆)第二次入宿龙泉寺,晨起饭后,寺僧一苇瀹茗招待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中记录:“十二日,饭于龙泉。命顾仆入城觅夫,而于殿后静室访讲师。既见,始知其即一苇也。为余瀹茗炙饼,出鸡嵏、松子相饷。”
徐霞客在临沧游览探幽,于公元1639年八月十四日一大早,他随着驮盐往返的马帮,从顺宁府(凤庆)出发,沿顺宁道风尘仆仆,在傍晚抵达澜沧江畔一个名高枧槽的村落息脚,他叩开古道边一梅姓老人家的柴门,歇下担子,得饮一杯特煎的“太华茶”。《徐霞客游记》中写道:“晨起而饭。驼骑以候取盐价,午始发。......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正是在1639年那个深秋的晚上,特煎的太华茶得以永久载入《徐霞客游记》中。
时隔三日,徐霞客从云州(云县)返回顺宁府(凤庆)第二次入宿龙泉寺,晨起饭后,寺僧一苇瀹茗招待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中记录:“十二日,饭于龙泉。命顾仆入城觅夫,而于殿后静室访讲师。既见,始知其即一苇也。为余瀹茗炙饼,出鸡嵏、松子相饷。”
徐霞客在临沧游览探幽,于公元1639年八月十四日一大早,他随着驮盐往返的马帮,从顺宁府(凤庆)出发,沿顺宁道风尘仆仆,在傍晚抵达澜沧江畔一个名高枧槽的村落息脚,他叩开古道边一梅姓老人家的柴门,歇下担子,得饮一杯特煎的“太华茶”。《徐霞客游记》中写道:“晨起而饭。驼骑以候取盐价,午始发。......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正是在1639年那个深秋的晚上,特煎的太华茶得以永久载入《徐霞客游记》中。
从徐霞客在澜沧江沿岸的云县和凤庆饮茶及茶事记录来看,吻合云南茶叶核心种植区“澜沧江沿岸”论断。徐霞客对临沧茶坊或饮茶场所的多次记录,不仅说明当时临沧已盛产茶叶,而且在明朝时期已开办有茶店,且寺茶盛行,从《徐霞客游记》中多处同样能窥见明代临沧茶文化的兴盛。
徐霞客对一路走过的大多山川村寨都有记录,如:习谦、龙泉寺、观音阁、砥驻桥、云州城、东山寺、高枧槽、澜沧江、鲁史古镇等,这些都已成为临沧珍贵的旅游资源,成为临沧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徐霞客无疑也成了临沧茶旅文化的第一代言人。
转载至恒春临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