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相闻 静默安宁 山清水秀 民风淳朴。一起随临沧会展策划小编去世外桃源古墨村去看看吧!
寻找古墨村,是一个梦幻般的过程。一路上青山如黛,白云悠悠,不知翻过了多少山,绕过了多少弯,我们的车从艳阳晴空的凤庆城出发,驶入古墨时已是漆黑一片的滂沱雨夜。
走进古墨,你就如同走进了一幅泼墨山水画,四个手指头随便搭个框,便是一幅动人的风景。
古墨村隶属诗礼乡。诗礼乡,吟诗作对是乡土的传统习惯,知书达礼是长期的风气,在路上遇到长者,是要侧身让行的。古墨村,因多有文墨之人而得名,清朝年间考取进士的有7人,现仍存有进士牌匾。得益于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传承,自古以来儒家文化就比较浓厚,古墨人惯用“文房四宝”,吟诗作对之风流传至今。次日清晨,村里的空气被昨晚那场雨浸润得饱满,深吸一口,身体由内而外地感受到沁凉清朗。眼前是一段白纱般的山峦,纹丝不动地浮于群山间。藏匿于海拔约1800米的大山里,古墨村常年云山雾罩,气候温和,即使是最热的夏季,最高温也不超过27C。而山雨是说来就来的,经常是一朵云飘了过来,借着风势,豆子般撒下一把,然后阳光又懒洋洋地走了出来。
在这个世外桃源里,村民出门会带着自己用棕榈皮做的蓑衣,平添了一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意。所谓出门,其实一般也就是下地农忙或上山采山货。
踏上清晨的弹石路往屋外走去,有种从冰凉云雾中穿过的错觉,顶着黄花的鼠曲草东一丛西一丛地在脚边冒出,伏生紫堇的花瓣上还挂着水晶一样的露珠,可入馔入药的花草俯拾皆是。头顶上方,虬劲的树枝在天空划出交错的曲线一一这是给古墨村民带来主要收入的核桃树。据记载,凤庆县种植核桃的历史已有500多年,古墨村也在“核桃树,幸福桩,世世代代敲不光”的歌谣中把卖核桃、榨核桃油的生计传了下来。今天,沿着村里的情人河一直走,还能看到前人留下来的400多棵古核桃树。
古作坊、石头城、情人河山里的春天依旧轻寒,这些“幸福桩”还没发出今年的新芽,但在河边的一处古旧作坊内,村民已经忙起了榨核桃油的活儿。一堆堆小山丘状的核桃碎围住了两位正在协作砸核桃的师傅,只见这边刚放上核桃,那边紧随着重重砸下,一收一放间,是熟练,也是默契和信任。核桃砸碎后,要扛到榨油坊借助“水碓”进一步春碎。走进榨油坊,仍能看见使用了百逾年的香樟树榨油槽,琥珀般的核桃油从这里日复一日地流出,把粗壮的香樟树干浸润得锃亮。屋里一位大爷边给核桃碎过筛边悠悠然唱起了调子,屋外的“水碓”正在每一次缓慢而有规律的起降中发出如牛低哞般的木头响声,浑厚的声音回荡山间。
除了古榨油坊,村里还有古碾子坊、古造纸坊遗址,情人河两岸还有不少石块垒成的磨坊。有记载说这里最早的磨坊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到今天仍有十来间古磨坊保留了下来。事实上,你很难在这里找到“当代”的身影。村民世代居住的老屋院用青石板做房顶,如今建新房用的也是同样的青石板,它“冬暖、夏凉、防火”,这里代代人都知道。甚至,他们用石头垒出了一座村庄一围住菜地的石头墙、脚下铺就的弹石路、石板房顶、石头作坊,它们与四周的菜田古木、浅黛春山相融成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村里偶遇的杨大姐告诉我,在通电之前,村里的人都要靠情人河过活,磨米、榨油、造纸、煮食…还有寻觅姻缘,而这也是“情人河”名字的由来。
“以前姑娘小伙趁着磨包谷、小麦的时候,就会聚在两岸对山歌,我家大哥就是这样对上大嫂的,他说会唱调子人才好。”就这样,两个本已定亲的人不顾家里反对就走到一起了。杨大姐说以前这情人河热闹的时候有上百号人在两边对唱山歌,“现在都不唱了,唱了上一句,下一句也没人对。”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近5公里长的情人河如一段不停演奏的曲谱铺在大地上,将古墨一分为二。
此时站在河边,除了风声、鸟鸣、水流声,还有古老作坊发出的木头声响,村里一片与世隔绝的静谧…